一、问道青城山
我对青城山的了解停留在《笑傲江湖》里,青城派掌门人余沧海欲得到“辟邪剑法”,将林震南夫妇虐待致死,最后反被林平之铲除。
去青城山还是很方便的,从成都到青城山的高铁,40分钟左右到达,然后有直达景区的班车,也就15分钟左右。
青城山是道家的发源地之一,道教以老子的《道德经》、《庄子》、《列子》等为主要经典。东汉顺帝时张陵创立五斗米道教,并自封天师,南北朝时,嵩山道士创北天师道,庐山道士陆静修创南天师道。
我问:“青城山,你能告诉我,什么是道?道有什么作用?道在哪里?如何修道?”
老子日:“道是一本无字天书,要自己去看,去感觉,去体会,祝你旅行愉快。”
二、上善若水
一入山门,走在访宁小径上,人多,嘈杂,已经不符青城天下幽的美名了,但如果你低头一看,你会发现清澈的小溪在丛林中静静流淌,悠然自得,众人熙熙攘攘、兴高采烈地登台眺望美景,而它却独自淡泊宁静,无动于衷,“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离山门不远,有一湖静静的躺在那里,好像睡觉了,云蒸雾罩,似轻柔舒适的棉被,静山幽谷,如温柔慈祥的臂弯,连湖中的游船,都是慢悠悠的,不曾激起点点涟漪,生怕搅了湖的美梦,烦烦忧忧的游人至此,也不由自主的慢了下来。
此湖名为“月城湖”,据说鬼谷子曾在此修炼。
我问:“水可谓道”?
老子笑日:“人最高的境界就是像水的品性一样,水滋养与造福万物,给万物带来益处,却不与万物争任何名利,反而停留在众人所厌恶的卑下地方,所以是很接近道。”
我继续问:“如果不争,怎能得利?”
老子摇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与不争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三、清净无为
过了月城湖,一边是漂浮在丛林之上的索道,一边是几乎被丛林吞噬的石阶,如果乘索道,就失去了游山的乐趣,所以我们选择拾阶而上。
不知是青城山包容了现代化,还是现代化侵蚀了青城山。钢筋水泥筑就的台阶,是那么宽敞舒服,但延伸不了多远,就消失在丛林的之中,前面是什么?未来是什么,脚是唯一的答案。
道路舒坦了,人也太多了,自然的气息就消散了。
古人游山,慢慢悠悠,与自然一体,“树色万重山四面,游人都在画图中。”
而现代人们,匆匆忙忙,从一个景点赶到另一个景点,感觉山还是山,亭还是亭,寺庙还是寺庙,哪里都一样,一切都是过往云烟。都市的繁华唤起了世人心底的欲望,趋于名利、心绪浮躁的芸芸众生常会被各种诱惑所迷惑,许多人学会了惟利是图,甚至贪得无厌。这种心态,别说青城山无法净化,就是跑到与世隔绝的深山老林,一样找不到心灵的净土。
正想着,猛抬头,已到“上清宫”,发现一牌匾,上书“清净无为”。
我愕然:“为何要清净?”
老子说:“前面说过‘不争’的问题,当一个人的思想被私欲占满,要想做到‘不争’,那是何等之难;要想‘不争’,必须要知荣守辱,要处虚守静,保持心灵的清净,把私欲荣辱置之度外。”
“那为何要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天地永远是顺任自然而无所作为的,却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作为的。以无为的态度顺势而有所作为,你将万事皆成。”
“清净无为联系在一起是什么关系?”
老子笑而不语。
四、道法自然
由于顶峰老君阁在施工,不让上,非常遗憾,随后沿着索道开始下山,向玉清宫进发,谁知道迷路,进入了一个鬼影都看不到的羊肠小道,无始无终,长不可测,走了一天,腿都痛了,遇到这茬事,“何时是个头呀”,成为了我们共同的心声。
也正是在这里,我们才体会到山谷是如此幽深而漫长,上山的时候,人多繁杂,没体会到青城山的幽,下山的时候,山谷静幽得吓人。
道是不是也无始无终,深不可测呢?
“对”老子说,“道空虚若谷,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道又是无限深远,无以追溯其来历,它好象万物的祖宗。”
“那如何得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要去效法、要去学习大地所展现的精神特质,学习大自然的无字天书,道生长万物而不加以干涉,德养育万物而不加以主宰。我就是用这种方法悟出道德经的。”
我想,观自然,悟其道,可以豪放,可以婉约,也可以如老子般智慧。
“孺子可教。”老子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继续说:“人要忘我无我,无私无欲,无为而无不为,也就是清净无为。道法自然,就是没有自我,没有意识,没有主宰欲,从原来心胸狭窄的世界跳脱出来,从原来的我是我能我欲的世界来到无我的世界,只有这样,人的生命才会道贯日月,德配天地,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在。”
QQ: 1853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