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溱湖
文/jessie
来过泰州数次,从未留心周边的风景,因为心中的泰州实无可向往之处。偶然,在摊开的地图上寻得溱湖的名字,一个陌生的湿地。
于是,翻开溱湖的历史。
于是,荡漾在十里溱湖之上。
溱湖,据说,是个很有灵性的水乡泽国。她静谧的长成于黄海之西、运河之东,淡泊于世的伏在江淮之间的里下河。比起那个包孕吴越的太湖,溱湖实在似一个乡间的小娇娘,柔美如绸。太湖,实在浩淼,三山之大,竟成了其中的小礁。而,小船行在溱湖,船身与水,滑腻的不再有摩擦。
就这样,注视着地图的圆点,向往着……
溱湖,并无过多的历史记载。唯一浮在脑海中的也只有那个“银碗皇娘”。大概也就是朱洪武皇帝的一位差不多跟马皇后一样受宠的皇妃,没有有留下姓氏门第,只留下简单的籍贯——青蒲角。
那年,皇帝老儿的选美龙船开到溱湖以东不远处的青蒲庄,这青蒲庄因处溱湖东北一条大河的拐角处,故又叫青蒲角。按照选美的古例,入选的首要条件是摇动龙舟。这是一条古怪的规则,据说是从麻衣相命的巫术中找出来的。好在溱湖给足了面子。开到溱湖来的选美龙船,体态十分招摇,一个五大三粗的壮汉想撼动船身,都很困难,窈窕弱女更是万万不可能。此刻,那亮闪闪秃着头的喂鱼女出现了,她的腿刚踏上船舷,船立即摇晃起来,大河顿时波涛汹涌,两岸一片片青青的蒲草芦苇如风起云涌,沙沙沙沙地喝起采来。选美钦差慌了神,放着众多的美女不要,选了个丑女戏弄君主,岂非犯上?那头顶白花花的秃女一个踉跄,一只银碗从头顶铿然滚落到船板上,露出一头乌亮飘柔的青丝,那银碗沉到河里,白浪滔滔的水面顿时平静下来。脚一蹬,一双乌靴脱了下来,奔波在各个鱼塘间的两只乌溜溜的大脚,出落成粉白娇嫩的一对美足。从此,“银碗皇娘”头顶滚落的银碗永远留在了溱湖,溱湖里有了永远捕不尽、捞不完的出名的溱湖蟹、溱湖虾。
“银碗皇娘”,是否确有其人,亦无须考证。因我只想荡漾在十里溱湖之上。
溱湖,也因有那“会船节”而闻名。
南宋时曾流传下一首诗:“绿杨堤畔霓裳按,青草湖边画舫排,每到年年春三月,如云仕女看船来。”试想,十里溱湖,十八方三十六庄游荡而来,呼啦啦,霎时水上岸上满是溱湖子民不分东西南北,直奔湖心,那是怎样的人声鼎沸啊。
只可惜,“会船节”的时辰往往选于清明节凌晨时分,于我,已经错过。心中不免遗憾。
于是,转眼望向古镇溱潼。
又是一个蛰伏了千年的小镇。
溱湖环绕其东西北三面,只有一条窄窄的官道,向南延伸,连接着上河的古城泰州和不为人知的小城姜堰。这窄窄的官道,据说因隋炀帝到扬州看琼花,偶然听说了溱湖的“会船节”,曾乘舟巡幸于此,便留下这条专用来拉纤的官道,窄窄的,不能飞扬马车。这官道,浅浅的,低低的,更像是漂浮在溱湖上的一道漫长的浮桥。
溱湖人叫做天井的,在北方称院子。溱湖人几乎家家户户打了井。井,是一方水土的胎记。这井派什么用场?不单作饮水,更用作保温。夏天用来凉水瓜,用竹筐装两只挑好的大水瓜,吊到井水里,等月亮爬上来的时候一家人享用。到了冬天,溱湖水面上常常结一层冰,来了客人要吃鱼,总不至于砸冰取鱼吧,便从井里吊上鱼篓子,选两条中看的做菜下酒,余下的继续送到温温的井水中去漫游,等待有朋自远方来。
于是,翻开溱湖的历史。
于是,荡漾在十里溱湖之上。
溱湖,据说,是个很有灵性的水乡泽国。她静谧的长成于黄海之西、运河之东,淡泊于世的伏在江淮之间的里下河。比起那个包孕吴越的太湖,溱湖实在似一个乡间的小娇娘,柔美如绸。太湖,实在浩淼,三山之大,竟成了其中的小礁。而,小船行在溱湖,船身与水,滑腻的不再有摩擦。
就这样,注视着地图的圆点,向往着……
溱湖,并无过多的历史记载。唯一浮在脑海中的也只有那个“银碗皇娘”。大概也就是朱洪武皇帝的一位差不多跟马皇后一样受宠的皇妃,没有有留下姓氏门第,只留下简单的籍贯——青蒲角。
那年,皇帝老儿的选美龙船开到溱湖以东不远处的青蒲庄,这青蒲庄因处溱湖东北一条大河的拐角处,故又叫青蒲角。按照选美的古例,入选的首要条件是摇动龙舟。这是一条古怪的规则,据说是从麻衣相命的巫术中找出来的。好在溱湖给足了面子。开到溱湖来的选美龙船,体态十分招摇,一个五大三粗的壮汉想撼动船身,都很困难,窈窕弱女更是万万不可能。此刻,那亮闪闪秃着头的喂鱼女出现了,她的腿刚踏上船舷,船立即摇晃起来,大河顿时波涛汹涌,两岸一片片青青的蒲草芦苇如风起云涌,沙沙沙沙地喝起采来。选美钦差慌了神,放着众多的美女不要,选了个丑女戏弄君主,岂非犯上?那头顶白花花的秃女一个踉跄,一只银碗从头顶铿然滚落到船板上,露出一头乌亮飘柔的青丝,那银碗沉到河里,白浪滔滔的水面顿时平静下来。脚一蹬,一双乌靴脱了下来,奔波在各个鱼塘间的两只乌溜溜的大脚,出落成粉白娇嫩的一对美足。从此,“银碗皇娘”头顶滚落的银碗永远留在了溱湖,溱湖里有了永远捕不尽、捞不完的出名的溱湖蟹、溱湖虾。
“银碗皇娘”,是否确有其人,亦无须考证。因我只想荡漾在十里溱湖之上。
溱湖,也因有那“会船节”而闻名。
南宋时曾流传下一首诗:“绿杨堤畔霓裳按,青草湖边画舫排,每到年年春三月,如云仕女看船来。”试想,十里溱湖,十八方三十六庄游荡而来,呼啦啦,霎时水上岸上满是溱湖子民不分东西南北,直奔湖心,那是怎样的人声鼎沸啊。
只可惜,“会船节”的时辰往往选于清明节凌晨时分,于我,已经错过。心中不免遗憾。
于是,转眼望向古镇溱潼。
又是一个蛰伏了千年的小镇。
溱湖环绕其东西北三面,只有一条窄窄的官道,向南延伸,连接着上河的古城泰州和不为人知的小城姜堰。这窄窄的官道,据说因隋炀帝到扬州看琼花,偶然听说了溱湖的“会船节”,曾乘舟巡幸于此,便留下这条专用来拉纤的官道,窄窄的,不能飞扬马车。这官道,浅浅的,低低的,更像是漂浮在溱湖上的一道漫长的浮桥。
溱湖人叫做天井的,在北方称院子。溱湖人几乎家家户户打了井。井,是一方水土的胎记。这井派什么用场?不单作饮水,更用作保温。夏天用来凉水瓜,用竹筐装两只挑好的大水瓜,吊到井水里,等月亮爬上来的时候一家人享用。到了冬天,溱湖水面上常常结一层冰,来了客人要吃鱼,总不至于砸冰取鱼吧,便从井里吊上鱼篓子,选两条中看的做菜下酒,余下的继续送到温温的井水中去漫游,等待有朋自远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