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晚上9点出发,周六凌晨6点抵达,第一站是石城,以白墙黛瓦晨雾炊烟而闻名,是摄影爱好者一个理想的“朝拜地”。不过,当我置身于满山遍野的摄影者之中,望向远处已然成为经典的风光之地时,心里却没多少兴奋,更多的是茫然无措,不晓得该拍什么,不晓得怎么去拍,时不时还要被人斥责遮挡了机位,摄影在这里,真有些索然寡味了。
石城匆匆拍了些晨雾炊烟,接着就开始四个小时的徒步,差不多12公里的山路,累得不行。不过,就是在这样的途中,却能时常发现一些小景*,翠绿丛中一棵红彤彤的枫树,平静的水面上映出迷幻的倒影,山重水复中一处乍现的幽静村落,都能给我的相机带来丰富的摄猎素材。也许真像老话说的,风景,在路上。
下午抵达长溪村,在小学校里我们扎营,然后就在村落里转悠,小河旁浣洗的村民、石径旁农家的小孩、典型的白墙黛瓦徽派建筑、甚至农家晒在门外的野果蔬菜,都吸引了摄影人去欣赏和拍摄。
晚上宿在帐篷里冷冷的,但精神气还是很足的,周日很早就起来,登上长溪村旁边的小山,拍摄日出晨景。不过,时间有限,视角有限,只能因陋就简随便拍了一些。之后又徒步8公里,去往岩前村与大巴会合,回上海。
此行短暂,一切拍摄都是在匆忙中进行的,虽未尽兴,却不足惜,因为经过了多次这样走马观花式的摄旅,总算是领悟到了一些东西。
但凡玩摄影的人,都有一个无可避免的初级阶段,那就是扎堆,组织摄影团,或者参加影棚或外拍活动,热热闹闹,浩浩荡荡,而且每每扎堆拍摄时,都要为选择经典机位、是否镜头更广、是否设备更重更大更扎势而心中惴惴,大家交流起来,也多是广角长短、幅面大小而争论或艳羡,摄影俨然已是个大众潮流了。可是,我却越来越感觉,在热闹的摄影人丛中去拍摄那些早成经典的风光时,我很难产生冲动和激情,脑子里也型不成太多自己的东西,但在最平常的途中,反倒能够发现一些奇光异彩,也才会有自己的思考,只是,这样的途中毕竟短暂了些,毕竟要跟上大部队,停步静心很难。
一直都很喜欢李元的作品,他很少用大画幅或者大广角,尽管很多人喜欢用广角或大画幅表现风光的壮丽气魄和宏伟张力,但李元更喜欢用最简单的设备和更多的长焦去捕捉路上的光影交错。的确,广角能捕捉更多的元素,但它更适合成为景点介绍,成为可被复制的固定模式,而思想是不能定型的,是需要在瞬间的发现中去表达的。李元的作品,总是透着一些思想,朴素甚至带些禅意的思想。
也许摄影根本就应该是属于孤独的艺术,需要摄影者去独自发现、体会和感悟。
和朋友们出去行走是游玩放松,透过镜头去摄猎,则是独属于我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