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 9.28<<塔尔寺>>
名称贡本贤巴林,狮子吼佛弥勒洲,位于西藏高原东北部湟水流域的宗客莲花山,始建于藏历六绕回十羊年(明洪武十二年)公元一三七九年,是我国藏传佛教的四大中心之一,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大寺院之一,(曾经在此诞生过80位活佛既转世邻童)是雪域伟大的上师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开创者宗喀巴的诞生地,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旅游区,全寺占地面积600亩,建筑面积逾十盛时期僧众三千六百名,塔尔寺的古建宇雄伟壮观文物珍品琳琅满目,古籍藏书浩如烟海,艺术三绝:壁画,堆绣,酥油花,异彩纷呈.寺设四大学院(显宗 密宗 时轮,医明 )闻思五明 修持四续,传承文化,遐迩闻名.
艺术三绝之一(酥油花):宗喀巴大师为纪念佛祖集万名僧人在拉萨大昭寺举行祈祷大会,期间宗喀巴大师做了一梦,梦见荆棘变成明灯,杂草化为鲜花,稀珍奇宝光彩夺目,梦醒后为了再现梦境,组织曾人用酥油花塑成树木花卉供于佛前延续至今,制作时先用杂草绑成骨架,尔后在冷却的环境下,用矿物颜料搅拌的酥油化捏造实物,塑造题材多为佛教故事,民间传说,制作出的佛像人物,飞禽走兽,亭台楼阁,树木花卉,形象逼真,工艺细腻,为寺院的艺术珍品,93年江择民主席视察时赞不绝口并为酥油花馆题名.
艺术三绝之一(壁画):壁画艺术的历史源远留长是古代的陶器花纹,瓷器图案,石岩壁绘画,文字雕刻逐渐演变发展而来.当佛教传入雪域,寺刹兴起时壁画随之进入寺院.塔尔寺大小瓦殿,大经堂,弥勒佛殿,文殊菩萨殿,祈祷殿等处皆布置有大副精美绝伦的壁画. 塔尔寺壁画的基本色是红、黄、蓝三种,兼用绿、白多色,色彩丰富、艳丽。而用色更为鲜美、明快,多采用对比的手法,冷、暖色交替使用,层次分明。在用冷、暖色表现人物的性格,则是该寺壁画特点之一。姿态和善安祥的用暖色调;性格凶狠狰狞的用冷色调,这就强烈地突出了主题,获得一种明艳醒目、富丽堂皇的效果,给观众极为深刻的印象. 塔尔寺壁画采用的颜料是石质矿物,还配有金粉等珍贵物品,色彩鲜艳,经久不变。每幅画的构思巧妙、布置适然、色调和谐、精巧细腻、层次分明、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这也是塔尔寺壁画的一个显著特点。有的笔锋细得像针尖,在大拇指大小的一点布上,就绘有一个完整的佛像,服装虽然繁杂,但却十分鲜明。既是雕刻在深绿色琉璃砖墙上的一束束花草,那红色、*、蓝色、绿色,多像是寺院附近野生的马兰草、馒头花、蜜罐罐一样,富有生机。其工艺精细得就是抹去了颜色,那花瓣花蕊、花茎和叶片,依然清晰可辨。
塔尔寺壁画是装饰性加宗教性,用色鲜艳大胆、对比强烈是它独到之处。再从它制作和表现方式来看,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布幔画,先在白布上绘好画面,然后根据放置的墙面大小嵌以木框,装钉于墙壁之上。一种是墙壁画,就是经过处理的洁白墙壁上,直接绘以各种题材的壁画。再一种是墙面上嵌木板进行干燥刨光处理,用胶和石膏合成白浆打底子,在上面再绘各式画图。壁画为研究佛教文化艺术,民族学,民俗学的珍贵资料.
艺术三绝(之一)堆绣:是塔尔寺独有的一种地方民族手工艺品。堆绣题材是以表现佛的各种活动为主,人物、山水、花卉、鸟兽故塔尔寺把堆绣佛像视为珍贵文物,加以保存。堆绣多悬挂在经堂内,给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以美的艺术享受。
堆绣艺术以绣佛像为主。它是用精湛的手工技艺,将各种绸缎剪成所需的各种形状,塞以羊毛或棉花之类的填充物,在布幔上用各色布块(绸缎)粘贴、堆砌的大小佛像和周围点缀的花卉图案等依据佛经故事情节制作,按照人物不同形象、姿态、动作,配以各色衬景,造型生动、立体感强,堆绣成高低起伏,富有强烈的立体感、真实感的画面。该寺大经堂内悬挂的堆绣“*”珍品,就是塔尔寺艺僧们巧夺天工的艺术杰作。
塔尔寺每年农历四月、六月两次大法会上所晒的“大佛”,也是艺僧们在巨幅锦幔上堆绣的大型佛像。大佛长十余丈,宽六七丈,从山顶一直展到山腰,气势壮观,供数万游客信徒瞻仰膜拜。堆绣是塔尔寺独特的传统艺术,是艺僧们美妙的艺术佳作。
塔尔寺的传说:有天有位活佛,为了宏扬佛法,从西藏到北京传教,路过青海,看见天空有祥云笼罩,捏指一算算出,在此地会有一位龄童出生,会改变此地的命运.活佛找到了那户人家,跟女主人说,当你孩子出生时,你剪断脐带的地方,会有一堆血,这堆血会长出一棵菩提树,这颗菩提树会有10万片叶子,你的孩子出生会改变青海的命运,孩子3岁的时候自己蹲在家门口,等着活佛的到来,7岁的时候活佛把他带入了佛学院,16岁去拉萨深造,53岁举行西藏大昭寺十轮金刚大法会,1419年圆寂.(这位龄童就是宗喀巴).
塔尔寺是世界第二佛塔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26 14:19:49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