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的煽情了点,大家就随便看看哦,呵呵
其实还没写完,争取有时间去补充完整
在都市中生活的我,总是在努力的寻找,寻找那一份心灵宁静的感觉;渴望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纷繁,使自己的心变的更加纯粹;更渴望那种灵魂的净化。于是,一次次的带上背包,出发去追寻那一份早已深印在心底的、那梦中的记忆。
序幕:出发,穿越时空的隧道 ( 上海 至 晓起 )
假期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5点下班,6点到家。匆匆的吃完了饭,就整装出发了。虽说还没有从工作的状态中脱离出来,但俨然已经是一个旅人的模样了。在公车上,如此硕大的一个包免不了受人瞩目。一开始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担心,怀疑自己的体力是否能经受的住这次的行程。但当离集合地点越来越近的时候,心情已经完全的坦然下来了。这也正象第一次坐过山车,最恐怖的时刻是你排队等待的时候,而当你真的坐在过山车里的时候,没有退路的时候,反而一切的犹豫和杂念都不在了。
晚上9点,正式出发。大巴满载着我们40多颗充满期待的心离开了繁华的上海。在两位领队的带动下,大家相互自我介绍认识。虽然一开始大部分人都还有些腼腆,但渐渐的大家的交流开始变得主动起来,不过名字和长相对不上号还是难以避免。边上同行的EASY开始不停的拿出水果和熟食来吃(感觉就像去春游的小朋友,呵呵),于是周围的人被他引诱的不行,愤怒的群起而攻之。可惜我一直很少在吃饭以外的时间吃这些,无福消受啦。
车外的灯光逐渐暗淡,夜也越来越深。仿佛路上只剩下了我们。大家也慢慢的都迷糊的睡着了。趣游的大巴椅背角度不能调节,这的确增加了大家舒适休息的难度。反正我始终是在调整和讲究中半睡半醒的渡过了这次旅行的第一关考验。
清晨,天还没亮。大巴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停止颠簸了,于是又调整一下姿势,继续呼呼,心中还在想着:这坐椅怎么设计的这么差?
早晨6点,醒来。穿越了时空的隧道,来我回到了千年前的乡村。
第一幕:朝露、大山、大树和宁静的村庄 ( 晓起 至 江岭 )
晓起,这个名字倒是十分的应景。因为我们的旅程就将从这个村子的晨晓中出发。由于前一天的大雨,空气中湿度还是很大。漫山遍野的露水和雾气给这个古村更增添了一些朦胧缥缈的感觉,让人差点分不清它是否真实。吃完早饭,就往村后的山坡上去逛。没有人的山路总是给人以放松。公鸡的响亮和不知名的小鸟的清脆相映成趣,参天的古树给人以敬畏。不会因时间而改变的生活方式,不会因时间而改变的生活节奏。这就是婺源古村所呈现给我们的历史与现实的和谐。
稍作整顿,上路前行。沿着山谷中的小河一路逆流往上。听着潺潺的水声,欣赏着刚露出山头的阳光创造出的美丽的光与影。倦意彻底被一扫而空。随着小河的弯曲,车也不断的改变着前进的方向。使得同一处的景色,往往展现出了多个不同的风格。对于这扑面而来的视觉冲击,我多少有些目不暇接了。穿过一个村子,很快,我们就到了被喻为油菜花海的江岭。
虽然油菜花盛开的季节已经过去,没有能有幸见到那漫山遍野的*的海洋。但对于第一次到婺源的我来说,现在这样绿意盎然的田野也足够让我不停按动快门了。
第二幕:背包上路走,不只是走路 ( 江岭 至 庆源 )
背上登山包,好久没有运动的我多少还是有点不适应。租来的帐篷不知道为何那么重,一下子增加了我3.2公斤的负担。不敢多想,赶紧调整好状态,跟上大部队。沿着梯田边的小路一路往上,每走一段就停下来,转身欣赏江岭美丽的田野。渐行渐高,视野也越来越开阔,这重重山丘之中的一片田地和一排古宅和弥漫山间的雾气构成一幅美丽的水墨。可能是早上还早,没有见到出来农作的老乡。我们这一队人便独享了这山村早晨的宁静。
翻过梯田,在半山腰的小道上沿着溪流边上前进。一路上都听着水流的声音前进的确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看着身边的景色,时而用仰望,时而用俯视。或许在当地人眼中再平淡无奇的环境,也能带给我心灵的震撼。走路的时候,不会象坐车那样身边的景物切换太快,有足够的机会让你去发现每一处细节。因此,走着走着,时间都仿佛放慢了节奏。不必关注时间赶景点,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任由心灵与自然沟通。
顺着山势一路往上,过了一个不知名的小村,一段下坡后,视野又一下子开阔起来,那大块的青色调顿时填满了整个视野。高山平湖,一听到这个名字就感觉无比贴切。没有一丝的波浪起伏,没有任何的水流声响。无论是视觉还是听觉,都完美诠释了“平湖”的概念,仿佛就是镶嵌在山谷间的一块美玉,被柔和的阳光照耀的闪闪发光。湖水似乎已经停止了流动,平静的宛如一面镜子,可能只有亲身面对这样的景色的时候,才能真正的体会“明镜止水”的含义吧。
继续前行,离开大路,拐上青石板小道。一段全是台阶的上坡,让我第一次感到有点喘。到了中途,见到亭子,赶忙休息一下,准备继续冲刺的时候,才知道亭子其实不是造在半山腰,走两步就到顶了。汗,白酝酿感情了。
接下来的路虽然还是泥泞不堪,但和刚才的那段比起来已经是没有强度了。没多久,我们今天的目的地――庆源就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